辅酶Q10(CoenzymeQ10),简称CoQ10,俗称维生素Q,又称泛醌、癸稀醌,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于维生素K的亲脂性小分子物质。其苯醌母核结构上连接着一个由10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侧链,这一独特结构使其得名CoQ10,化学名为2,3-二甲氧基-5-甲基-6-(+)聚-[2-甲基丁烯(2)基]-苯醌,分子式为C
59H
90O
4。它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肝、脑、心脏及神经系统功能,目前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从应用方面来看,辅酶Q10可以分为药品级和食品级。具体而言,药品级辅酶Q10产品主要用于注射剂、片剂和胶囊等医药产品的生产,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价格也更高;食品级辅酶Q10主要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目前食品保健品领域是主要的辅酶Q10应用领域,相关标准日益完善和丰富。从产品性质来看,辅酶Q10可以分为氧化型辅酶Q10和还原型辅酶Q10,相较于氧化型辅酶Q10,还原型辅酶Q10吸收性更佳。
辅酶Q10具有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抗细胞凋亡、保护血管内皮等功能,在医药市场上国内已有辅酶Q10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获批上市;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市场上,随着辅酶Q10的效用得到验证,国内外市场需求将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辅酶Q10行业生产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进步,化学合成法逐步淘汰,微生物发酵法成为了辅酶Q10生产主流,但是现阶段微生物发酵法仍不完善,如菌丝体在进行干燥的过程中因产品分解造成的辅酶Q10产量降低;使用萃取溶剂正己烷直接进行萃取时,由于正己烷几乎不溶于水,萃取溶剂与水混合效果不好造成的萃取效率低等问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年辅酶Q10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辅酶Q10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并不多,部分企业虽具备生产能力但并未生产。目前,我国辅酶Q10行业优势企业如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国内需求规模尚小,而出口市场已经被优势企业占据,因此部分企业虽然具备了辅酶Q10的生产能力,但实际并未进行生产,如上海卓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来,随着国内需求市场的扩张以及出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我国辅酶Q10生产企业数量将增加,生产规模将继续扩大。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认为,辅酶Q10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可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行业发展潜力较大。从应用端来看,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其功效认知的加深,食品保健品领域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医药领域的稳定需求也为行业提供了坚实支撑。在生产技术方面,微生物发酵法已成为主流,但当前存在的产量降低、萃取效率低等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未来,技术突破将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看点,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改进萃取技术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从市场格局而言,国内优势企业已在出口市场占据一定地位,随着国内需求市场的扩张以及出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拓,行业生产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可能逐步释放产能,新进入者也可能增多,市场竞争或将加剧。但总体来看,在需求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辅酶Q10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的企业有望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