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高端需求驱动 聚碳硅烷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期

2025-11-08 10:33      责任编辑:周维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高端需求驱动 聚碳硅烷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期

        聚碳硅烷(简称PCS)是主链由硅和碳原子交替连接、含有机取代基的线性聚合物,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核心前驱体材料。其外观多为淡黄色至棕色固体或粘稠液体,具备优异的可纺性、热解陶瓷化率高(陶瓷产率超60%)等特性,经纺丝、固化、高温热解后可转化为碳化硅(SiC)纤维,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半导体等高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
 
        作为高端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聚碳硅烷被纳入高温结构陶瓷、碳碳复合材料等战略材料支持体系,与《“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江苏、山东、四川等省份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地方政府扶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及航空航天材料专项投资,加速推动聚碳硅烷的国产化与产业化进程,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高端材料供应链。
 
        全球聚碳硅烷行业竞争呈现“技术壁垒高、国际垄断”的格局。海外市场中,日本宇部兴产、德国拜耳、美国陶氏化学等企业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高精度提纯、连续化生产等核心工艺,其产品在纯度、陶瓷化率等关键指标上占据优势,长期垄断全球高端市场,尤其在航空航天等核心应用领域的供应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通过专利布局、客户认证壁垒等方式,限制了后发企业的市场切入速度,形成了稳固的竞争优势。
 
        国内聚碳硅烷行业已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作为国内先驱企业,率先实现聚碳硅烷规模化生产,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成功应用于国内重点航空航天项目;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四川新核材料科技等企业持续加码研发,在低氧含量、高陶瓷产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逐步打破海外垄断。目前,国内聚碳硅烷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四川等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链集群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自给率稳步提升,在通用级产品领域已实现部分替代,高端产品领域的进口依赖度正持续下降。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聚碳硅烷(PCS)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聚碳硅烷产能达到220吨/年。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聚碳硅烷作为支撑高端制造升级的战略材料,行业发展契合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导向,市场前景广阔。未来,随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下游领域需求持续释放,以及国内企业在核心工艺、产品性能上的不断突破,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投资机会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本土领军企业;二是聚焦高纯度、特种功能型聚碳硅烷的技术创新主体;三是布局“前驱体-纤维-复合材料”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整合企业。同时,行业需警惕技术研发投入大、产品认证周期长、原材料供应波动等风险,建议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与高端客户拓展,把握国产替代与战略材料发展的双重红利。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