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自动化是继传统人工及半自动化物流作业模式之后的一种新型物流技术应用形态,通过整合自动化设备、智能软件系统与数据算法,实现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操作,保证物流流程连贯高效、作业精准可控、运营成本优化。
物流自动化行业的下游主要为电商物流、制造业物流、快递行业、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零售物流等领域,主要包括大型电商仓储中心、生产制造企业物流车间、快递分拣枢纽、冷链配送基地、医药流通企业等。除此之外,一些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大型零售配送中心等需要高效物流支撑的场所也需要应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系统。
物流自动化具有作业效率高、人力成本节约、误差率低、可连续运行等优势,因此近年来获得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受全球经济波动、部分行业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物流自动化市场增速较此前有所回落。根据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中国物流自动化市场专项调研及企业“十五五规划”建议报告》显示,2024年,受部分下游行业需求调整、企业投资趋于谨慎等影响,中国物流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较2023年有所下降,市场扩张节奏有所放缓。
从市场竞争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自动化代表性大型企业主要有海康威视机器人、极智嘉 Geek+、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昆船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除上述企业外,物流自动化行业中还有大量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中小型生产及系统集成企业。总的来看,我国物流自动化行业市场集中度仍有待提升,不同企业在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各有侧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从产品标准来看,我国物流自动化相关产品标准自2010年以来持续完善,2014年,针对仓储自动化设备,国家标准《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规范》(GB/T 27924)正式实施;近年来,随着技术迭代,《物流自动化系统术语》(SB/T 10961)、《智能仓储系统性能评估指标》(GB/T 39949)等标准相继更新或出台,详细规定了物流自动化设备精度、系统兼容性、安全操作、运行维护等要求,产品标准体系日趋成熟,覆盖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管理等全流程。
从政策方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发布的包括《“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推动智能物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均提出支持物流自动化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智能分拣、自动化仓储等装备,有利于物流自动化替代传统物流作业模式,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未来几年,得益于政策利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化、电商行业持续扩张,我国物流自动化需求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也需要看到,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部分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前期投资成本高导致部分下游企业落地意愿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以及全球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技术迭代过快导致设备更新成本增高等风险也将会对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形成阻碍。未来,物流自动化企业仍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实施动态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为企业平稳发展做准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