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海底光中继器技术壁垒高 我国已有企业具备研发、生产实力

2025-10-31 16:16      责任编辑:王一盏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海底光中继器,是长距离海底光缆传输中用于光信号放大的核心设备,可解决海洋光网络超长距离传输的“卡脖子”问题。根据支持纤对数量划分,海底光中继器分为2对纤、4对纤、8对纤、16对纤、32对纤等。

        海底光缆传输系统由水下设备和岸上设备组成,水下设备包括光缆、中继器/光放大器等,岸上设备包括光缆终端、远供电源等。海底光缆具有通信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信号传输稳定、抗电磁波干扰等特点,是全球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海底光中继器是通过光电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保障着远距离通信稳定。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海底光中继器相关标准,为该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准则,例如,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海底光中继器 技术规范(T/GDACERCU 0002—2019)》、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有中继器的近海光缆通信系统技术要求(T/CCSA 262—2019)》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全球及中国海底光中继器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海底光缆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市场对大容量、长距离通信需求日益增长,海底光中继器作为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我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海底光中继器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同比近增长24%。

        海底光中继器技术壁垒高,全球具备生产实力的企业较少,包括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美国SubCom、法国ASN等。我国参与海底光中继器研发、生产的企业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

        2018年,中国信科集团推出第一代海底光中继器,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全自主海底光中继器供应能力的国家,2023年,该企业发布第二代16纤对海底光中继器,容量较第一代提升2倍,并且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华海通信推出的“全球首个32纤对海底线路中继器”,可支持Petabit级超大容量传输,为构建全球高速互联互通注入创新动能。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海底光中继器是海底光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前景广阔。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海底光中继器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海底光中继器技术壁垒高,我国已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在头部企业持续发力下,我国海底光中继器行业研发、生产水平将持续提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