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传统农业的改革是“互联网+农业”的话,那么传统农业的最终形式或许就是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突出表现在计划和实施全部智能化。在计划方面,传统农业需要人工统筹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那么对于一些新进入这个行业创业的人群来说,如果实施不到位,则可能面临收成不好和失败的风险。而农业物联网这片农业生产基地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农商无需苦苦计划何时浇水施肥、何时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怎样实行按需供给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现在都有电脑智能信息化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准”把关了。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就可以听“指令”进行操作,这无疑给农商提供了巨大的参考和帮助。
而在实施方面,科学家对未来农田种植的规划是,翻土、播种、施肥、灌溉、杀虫、收割等一系列农场活动全由机器人代替。假如传统的蔬菜大棚里有10个工人,使用了物联网平台后一个人完全可以搞定,因为自动开启设备后,通风、施肥、打药水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智能操作。当模板上的指示灯被按亮,远程控制实施开始,在大棚里布好线后,通过遥控,直接进行管道灌溉;如果湿度大,系统报警,通过一键式操控,大棚里的天窗也能自动打开,这些都不需要依靠人力了。
机器人还会给其他方面带来剧变,比如在农业工种上、在我们耕作的方式上、在土壤和土壤质量上,以及在农耕中投入的能量和碳含量上。它们能够降低污染,减少水的使用。不过对普通人来说,最显著的或许还是耕地外观的变化。有了机器人的参与,庄稼就可以在精心划分的小型农田里种植,果园里则会长满一列列二维形状的树木。不仅如此,机器农民甚至可能对端上餐桌的果蔬种类造成影响。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认为,农业机器人对农场主来说,减少了大量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对仰仗土地维生的劳工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好消息,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农业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已经无法阻挡农业科技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