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和秸秆都是农业生产成果,人们往往珍惜果实,却忽视另一半秸秆的价值。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了农业的“另一半”。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难题,规模化、产业化是关键,环保是基础和前提。
谈起秸秆,更多的出现的是农民这样的声音:“一亩玉米的秸秆有3000多斤,留在地里没啥用,运出去还要花运费,秋收家里都缺劳力,谁还顾得上秸秆?”“收完秋马上种小麦,秸秆粉碎留茬高不方便,还是烧了最省事儿。”
农民的声音,真实地反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由于时代的发展,秸秆作为柴火的功能已基本消失,而其他功能如生物质燃料、发电、还田、饲料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还面临诸多制约。秸秆作为农业的另一半,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产生9亿多吨的秸秆,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将有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农作物面源污染、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85%以上。
秸秆利用最主要的方式是还田,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年生产作物秸秆4.5亿吨,秸秆还田量占秸秆生产量的68%。但在我国,秸秆粉碎还田的比例并不高,一是因为秸秆还田成本高,需要大马力农机作业,油耗、费用比普通农机高出不少,一些地方虽然每亩给10—20元补贴,但仅相当于实际成本的1/3,剩下的要农民自己承担。二是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农民觉得粉碎后的地块儿影响播种,没有感受到还田的好处,不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因此,找回农业的另一半,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秸秆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项目,并给予政策支持。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总结,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方面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不光是禁止焚烧秸秆,而是支持秸秆的再利用。或者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引导基金,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加快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给予收储机构的农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加大收储专用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提高秸秆收储从业者的积极性,从源头和机制上解决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问题。
再次,重视秸秆黄腐酸肥料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在实现秸秆标准化、工业化还田的同时,有效发挥其“生长促进剂、肥效增进剂、农药增效减毒剂、土壤改良剂”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该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目前我国已开发出秸秆的“五料”化利用(生物质燃料、沼气原料、饲料、肥料、基料),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不实用等问题,导致农民接受度低、推广难。因此,要以实际需求倒逼研发创新,在实用、低成本等方面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