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近期的大豆价格下滑明显,大豆市场持续低迷。然而,中国大豆是越种越少,是什么因素导致黑龙江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呢?
首先今年大豆质量较去年相差甚远,有虫口、青粒,且大部分商品豆的蛋白含量在37-39,从而在产品质量上失去竞争力。
其次我国大豆的栽培管理水平低,随着化肥使用的越来越多,整体土地肥力下降明显,化肥运用不科学、土地板结现象时有发生,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影响了大豆的产量。
另外,我国大豆没有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且多为粗放型销售。我国大豆基本上采取与其他粮食作物轮作,而收购时好坏掺合,不同品种混种、混收、混售形成了混合商品大豆,蛋白和脂肪含量都比较低,降低了商品等级,致使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国外大豆的进口也是造成大豆价格下滑的重要原因。近期进口大豆频频进入中国,价格低廉,国内外大豆价差在500—1000元/吨。另外,东北地区则渗入了俄罗斯返销豆,今年的俄罗斯大豆质量优于当下的新季黑龙江大豆,对黑龙江大豆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总的来说,近期黑龙江大豆价格持续低迷,一方面与贸易商走货缓慢、收购大豆不积极、观望心理严重有关;另一方面,今年大豆质量较去年相差甚远,导致其竞争力不强,价格自然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