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中国或于明年再降玉米临储价 削减大规模库存

2015-11-30 11:36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或于明年再降玉米临储价 削减大规模库存
 
        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政府计划明年下调国内玉米价格,以调动起粮食加工企业停滞不前的需求,并削减居于全球首位的大规模玉米库存。

        消息人士表示,粮食加工行业面对着全球最贵玉米收购价的窘境,为提振该行业,中国政府准备将2016/17市场年度的临储价格进一步下调10%至每吨1800元人民币,约合每吨282美元。中国的玉米播种工作于3月份开始。此前政府已宣布对10月份开始的2015/16市场年度玉米收购价格调低1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加工商使用玉米生产饲料、甜味剂和乙醇等。玉米收购价下调也有可能遏制对高粱和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需求,中国对这些替代品的进口量在2014/15市场年度达到创纪录的3000万吨以上。

        中国玉米价格下调有助于制约国内加工厂对海外玉米的需求,令国际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中国政府也不得不逐步退出玉米收储项目,因为到2016年4月,中国玉米库存可能激增至2亿吨,相当于中国全年的消费量。收储项目旨在保护农民收入,但是也导致过国产玉米价格高企,加工商和深加工商面临亏损。过去三年里多达60%的深加工产能关闭。

        今年9月份中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调低玉米收购价格。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还获得收购国产玉米的补贴。这些措施有助于缩小国产玉米与进口玉米之间20%的价差,但是仍不足以消耗库存,或者鼓励饲料加工商以及甜味剂生产商等加大投资力度。

        据了解,中国政府可能会在明年初的3月种植季开始之前公布新的玉米价下调措施。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表示,粮食价格历来是物价的风向标,现在玉米的收储价格已经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经济结构,如果国家再不下决心把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到合理区间,玉米生产将无法走出深陷依赖国家政策的怪圈。玉米的生产和流通应该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准确界定玉米经济属性;二是打破农民和粮食收储企业对国家政策的过度依赖;三是让粮食生产者真正成为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主人。
 
关键字: 产业研究 玉米 玉米库存 玉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