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全球粮价陷入历史低位 国内粮食如何去库存

2016-01-12 14:14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全球粮价陷入历史低位 国内粮食如何去库存
 
        民以食为天,但是就在2015年,国际粮价却也遭遇到了寒冬之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15年食品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64.1,比2014年下跌近19%,这也是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四年下跌,同时创下7年最大跌幅。在国际市场激烈出清库存的同时,国内市场也迎来“去库存”的政策调整。

        FAO数据显示,2015年包括大米在内的谷物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5.4%; 2015年奶制品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28.5%,跌幅最大; 2015年肉类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5.07%; 2015年植物油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19%。2015年食糖价格指数比2014年下跌21%。

        从市场情况来看,谷物的价格下跌主要受制于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后,玉米种植户的出口竞争力增强,也有更多的小麦出口到国际市场,供应进一步宽松;而肉制品价格下跌则主要因为美国对牛肉进口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加剧,同时欧盟猪肉产量激增也导致了价格回落。

        行业分析师表示,从去年整体的情况来看,国际粮价下跌的主要因素还是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相对宽松以及美元持续表现强势。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走低也是一部分影响,因为任何机械、工业品都是最终以原油为原料的,原油价格下滑,意味着国外国家的各种农产品的成本都将下滑。

        当前粮食价格问题主要由供应充足所导致,而就目前国家粮食的产量和消费情况来看,短时间供应充足的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全球谷物面临供应宽松以及需求温和的问题,2015年全球谷物总供应量将达到29.31 亿吨,较2014年平均供给水平增速约为3.12%。库存方面2015年全球谷物库存均值为4.88亿吨,较2014年增长5.17%,库存增速较快。因此,未来粮价会形成稳中有继续下滑趋势。

        相比国际粮价的加速下跌,国内的粮食价格则相对坚挺得多。成本是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成本价的支撑下,我国米价高于国外,且2015年下滑幅度有限,但粮价“倒挂”现象依然未解决。对全球粮食市场来说,价格下跌是库存出清的必然反应,但对早已高库存的国内粮食市场来说,面对的却是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涨”的态势。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在粮价调整政策中,去库存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国际和国内粮食市场都遭遇“高库存”问题,但两者有着本质不同:国际市场的“高库存”是商业行为,“去库存”趋势必然是市场主体快速出清,以避免损失;而国内市场则属于政府行为,需要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调整政策,“去库存”不能有激烈波动。

        解决去库存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托市政策的财政压力和价格倒挂的问题。因而怎样找到去库存的有效方法,是下阶段粮食价格改革的关键问题。农业价格改革专家程国强表示,接下来要以价格支持政策的退出作为改革的方向。政策支撑逐步退出后,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内粮食市场有望形成新的均衡状态。这是检验未来粮食价格改革成败的参考指标。均衡并不是说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国内价格比国外价格稍高也可以。

        程国强强调,改革还需要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随着“托市”价格的下调,需要在按照“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对农民进行利益补偿。但补偿要注意不能干预价格形成,也不能形成新的库存,即“价格和补贴分离”。未来的粮食价格改革要做到价格支持政策退出、配套补贴跟上、创新调控机制三位一体。

        更多市场分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 市场分析 粮价 粮食 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