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将城市能享受到的产品或服务通过网络带进农村;二、将农村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互联网送入到城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居住距离较远,客户集中度较低,令农村电商受到了多种方面的阻力,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城市主要是遭遇到运费昂贵、信息不对称、品牌观念薄弱等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1、运费过于昂贵
我国农村分散,人口密度小,设立网点通过村里的公司较少,物流成本过高,甚至于有时候运输费用比农产品价格还高。但是对于运输贵过农产品,物流快递公司也很苦恼。他们知道农村电商市场很大,有钱赚,也想开辟领域,方便农产品卖出去,增加公司营业额,但是运输成本等各种费用昂贵,尤其现在农产品个体销量并不是很大,快递价格不可能降低。
所以很多特色的农产品难以通过互联网线上销售,往往价格比你在超市买还要贵上好多,一般的个体户经不起这种折腾,这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硬伤,物流不畅,费用昂贵,直接就降低了小规模经营的农民。
解决之道:农村电商汇聚在乡镇上,通力合作将产品送到一个地点集中发货,设法降低物流成本。
2、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城里人想吃农村原生态产品,不知道去哪里买。乡下人种出生态土货,却不知道拿去哪里卖。信息不对称,犹如厚厚的土墙,堵住了农民走上创业之路的步伐。
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新闻:某地农产品大片积压,经销商压低价格,寻找销路,低价采购。
农民对于今年种什么好,种多少并没有规划,仅仅只是通过自己或者本村人的经验,实际上,当全国种植量多时,价格自然被压低。
解决之道:由于我们种植方面的数据不公开或不及时,致使农民误判种植形式,这就需要政府或协会等中介机构或其他做好数据搜集整理工作,
3、品牌观念薄弱
农产品一般现在还处于贩卖产品的阶段,尤其是小规模经营的农民,对品牌的观念薄弱,也就导致产品附加值上不去,在与同类产品的价格竞争中毫无优势。
解决之道:把握产品特点,种植绿色、有机、无公害类农产品,做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