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这个阶段的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工业、新兴技术以及信息紧密相连。于是,可再生能源这个能源界的新秀,便能够进入到农业现代化的领域之中。
同时,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清洁能源走进农业成为必然。
光伏农业大棚便是一种光伏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简易设备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面积超过200万公顷。由于农业大棚往往连接成片,光伏农业具备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目前,封闭式光伏种植大棚、光伏养殖大棚、渔光互补电站和光伏电站生态养殖等农业与光伏的结合项目已经在国内许多地方实施,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假如能将这些透光屋面充沛应用,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还能够应用温室本身作为光伏发电修建根基,生产的电力资源能够直接供给温室内的照明灯、灌溉设施、植保设施等应用。剩余的能源还能够供应附近的居民生产生活。
农业和光伏“联姻”,还可以建立起“棚内种菜、棚顶发电”的新模式。以日光温室为例,其顶部安装120块电池板的日发电量,可满足大棚卷帘机械、降温系统、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发生器、植物生长灯等生产设备的用电需求,剩余电量可直接通过并网系统并入电网。
日前,光伏农业大棚被认为是提振整个行业的“救星”。我国光伏农业大棚项目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江西等传统农业大省,这些省份光照条件较好,并且有大量的农业大棚。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项目等已经达到400多个。
2015年9月,华北地区第一个光伏农业项目——天津精武镇20兆瓦农业科技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占地1000余亩,以光伏发电、观光旅游、农业种植三大产业为主,预计年产值1.2亿元,年均发电量为2200万度。项目在增加精武镇及周边电力供应的同时,将带动该镇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
近几年,英利、保利协鑫、青岛昌盛等知名光伏企业均有涉足光伏农业项目,大大促进了国内光伏农业项目的发展。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集团农业和新能源两大板块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的,而这也将是通威未来的竞争优势之一。
由于这些大公司的加入以及整个行业的努力,使得光伏农业在前期的系统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研究专家预测,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光伏农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未来光伏农业有望成为一片“蓝海”。
然而,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光伏与农业结合后,如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仍是个大问题;我国地域广阔,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而光伏在压力承受上有一定限制;光伏组件在电线接口部分要求环境干燥,但是温室环境一般都温暖潮湿,这对光伏组件的绝缘防腐来说是不利的。
光伏农业作为新生产业,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设定,没有一个同时适用于农业与光伏的标准,也在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参与进来的人目标不尽相同,导致光伏农业项目混乱,迫切需要建立起能让这个产业规范起来的标准,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实现目标统一,降低冲突的发生,光伏农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光伏和农业的结合,创造了无限效益,增加了农业的价值。但再大的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也缺资金及融资解决方案。在光伏农业中,农业运营和种植是绕不过去的“坎”,如何有效解决光伏农业中“农业版块”的模式问题,是大规模开发光伏农业的根本性问题。而这就需要“跨界”的专业和经验,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模式和经验,多渠道多方向多形式使光伏电站的融资渠道畅通。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21年中国光伏农业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