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性、周期性、季节性、偶发性四大因素,构成研判猪价走势的主体框架。我们认为,长期需求增长和成本上升是推动猪价趋势性上涨的主要动力;阶段性供需关系导致猪价周期性波动;节日、气候、生产习惯等对猪价产生季节性的影响;偶发性因素包括国家冻肉的收储和投放、猪肉进口、动物疫病等,一般而言,偶发性因素可能对猪价产生短期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中断周期,导致猪价见底或者见顶的时间推后,但是不会将周期扭转。
周而复始:能繁母猪存栏在2016年下半年已经企稳。过去2-3年行业养殖利润高企、产业链现金流持续充裕,养殖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明显修复,养殖户的更新替换或者增加高效养殖产能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结合草根调研情况看,环保退出和规模扩张博弈间,2016年四季度母猪存栏已经出现企稳回升之势。后备母猪补栏在2016年二季度初已开始,二元母猪价格在那之后也是持续高位。
结构性差异:强者恒强,2016年提升产能的速度较为缓慢,仅有大型规模养殖户保持了较快的扩张节奏。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可去产能化程度降低,整体来看生猪周期延长,也就意味着,周期的盈利期和底部亏损期都会时间更久。当前,由于饲料成本处于历史地位,尽管猪价同比下滑,养殖利润下滑的幅度较小,中等规模养殖户通过持续高盈利下收获的资金,在2016年下半年已经逐步清偿之前的负债,已经开始利用盈利资金滚动补栏。
通过对补栏趋势和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2017年生猪供给将有所恢复,同比增长7.7%,价格中枢下行(9-10月可能还会继续一波下跌),预计运行区间为15.0-18.0元/公斤,均价约16.5元/公斤。
我们站在趋势和结构两个层面上看养殖行业的投资机会:趋势上,猪价往下走,生猪存栏恢复,后周期的趋势向好确定性最高,利好疫苗和饲料板块;结构上,规模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大型养殖户扩张速度快,利好高端疫苗生产商和高速扩张的养殖龙头。
1、饲料企业迎来量利齐升阶段,二季度销量增速预计加快,当前板块估值18-21倍,是绝佳的低估值配置时点。
2、生猪板块的投资阶段延续2016年盈利核心指标,在猪价并未大幅下跌阶段,阶段性当做价值股。
3、整体来看动保高端苗板块的弹性在后周期中最大,高端苗客户补栏弹性大于行业,且可持续2-3年,同时高端苗中长期也存在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空间,应作为后周期板块坚定长期配置。
新思界可为您提供《
2015-2019年养饲养生猪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