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农机行业亟待进行深度调整

2017-03-23 11:50      责任编辑:陈松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农机行业亟待进行深度调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农机行业在经历过调整提升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行业前景是光明的。他同时提醒短期挑战十分巨大,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了近10年谷底。农机行业呈现出农机保有量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加快、整体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企业林立造成行业虚胖
 
        农机行业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企业开始进行重组、并购。由于市场的作用,有些企业退出了农机行业,有些则开始大举进入。“整个农机行业规模型企业2400多家,全部算上将近1万家,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欧美地区生产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的企业只有5、6家,而中国至少有500、600家,‘黄金十年’间,由于市场的拉动,补贴的促进,造成了行业的虚胖,现在确实该调整了,”高元恩不无感慨地说道。
 
        “三高”困扰农机发展
 
        农业的“三高(高成本、高库存、高进口)”,特别是高成本,导致我国农业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所以国家应加快对农业政策的修订,加深对农业的改革。
 
        “作为服务于农业的农机行业同仁,应适应这种农业的改革,也要认识到其长期性。如农机产品现在还是以中低端为主,要向中高端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再如智能化工厂,概念上有这个东西,但到底怎么实现,也需要长期的过程,”高元恩语重心长地说道。
 
        核心技术缺乏成“痛点”
 
        农机行业不仅受到农机化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变化影响,也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机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加重视引导和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的研发生产。

        新思界可为您提供《2015-2019年中国农机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关键字: 农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