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我国畜牧种业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2017-04-05 16:23      责任编辑:陈松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畜牧种业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公布结果。畜牧行业荣获八项大奖,其中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刘作华研究员等完成的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由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等完成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等完成的“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等完成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育种业占畜牧业获奖总数的一半。育种业是畜牧业的科技先锋,同时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产业链形成有效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畜牧业生态圈是当前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畜牧良种繁育的重要性和使命性就更加突出。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专门育种、制种的大型集团,如德国的EW集团、荷兰的Hendrix集团等。回看我国,纵观排名较前的畜牧业34家上市公司,没有专门的种业公司,种业只是作为畜牧集团的一个附属部门。在新三板上市的87家畜牧业挂牌企业里,也只有3家种业公司。近几年在政策不断支持和科研的不断深入下,畜牧良种繁育已经从过去的完全依赖国外悄然转型,业内已经开始向畜牧良种繁育建设发力。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表示,我国畜禽种业走过了“拿来主义”、被动育种、主动创新三个阶段。如今,我国畜禽育种自主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核心育种场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稳步推进,生猪、奶牛和肉牛等引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进程加快;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了135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国产高产蛋鸡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打破了对引进品种的依赖。
 
        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和民族品牌。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要达到70%,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畜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种业基础。

        更多现代农业资讯请关注新思界农业频道!

关键字: 畜牧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