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作为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不管做什么产品,第一道程序都是分离淀粉。研究淀粉,一方面要研究玉米,一方面要吃透库存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取消临储收购政策,放活玉米市场,让玉米市场走上真正的“市场化”之路。中国玉米市场由于临储收购政策已经与国际市场脱轨多年,最高的时候一度与美国玉米价差达到1000元/吨以上,国内玉米淀粉更是没有任何出口的优势。未来,淀粉产业还将面临着变革与挑战,可谓步履维艰。
行业整合序幕拉开
近20年,我国玉米淀粉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玉米淀粉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350万吨,过去十年淀粉产量增长约170%,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4%。
近年来,我国淀粉糖行业利润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淀粉糖行业竞争加剧,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另一方面是行业发展遇到瓶颈,高附加值产品市场推广困难,基础原料属性主导行业利润低位徘徊。2015年淀粉糖行业利润率1.5%,达到历史低点,个别企业连续数月亏损,企业处于亏损边缘,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国内淀粉糖生产企业由原来的120多家减少至107家。其中20万吨以上企业28家,4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集团有9家。我国淀粉糖行业逐步进入整合期,市场成熟度相对较高。国内市场运行稳定性良好,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由原来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向大企业、大集团式的生产模式。在市场自然调节下,落后产能及污染较重企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景气度持续低迷
由于受到产能上升、需求下降以及国家玉米临储托市政策的影响等因素,淀粉行业处于原料成本高企、消费需求疲弱的非良性市场状态,行业整体开工率下降,我国玉米淀粉企业陷入长期亏损当中,尤其是东北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同时,大量高粱、大麦、DDGS和木薯淀粉等替代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玉米淀粉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
后期淀粉产业的利润状况可能还会延续这种趋势,在高利润的时候,由于产能的释放,供大于求;利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业供小于求。产业在经历了向南迁移后,在今后三年有可能向北迁移。包括行业领军企业中粮集团,计划三年内是加工翻番,包括中城扩建等,玉米深加工淀粉这个产业的集中率在未来还会继续地快速提高。
行业政策环境不太乐观
业内人士也指出,实际上除了行业整体的低迷以外,我国玉米淀粉行业的政策环境也不太乐观。由于受到产能上升、需求下降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加工业陷入长期亏损当中,开工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目前国内淀粉加工同行开工率不足70%。同时,粮食加工行业,尤其是淀粉、酒精加工,属于能源消耗大户,污水排放量较大。许多小型加工企业根本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对环境影响很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品销售造成影响。
我国玉米淀粉一直未列入农产品初加工目录,玉米加工产品出口退税已到期,玉米加工行业税赋仍较重。如今,整个深加工处于起死回生的初级阶段,如果这个时候玉米再出现政策上的反复,这个产业可能要面临再一次的崩溃,欣欣向荣得来不易的产业,可能转眼就消失了。未来,淀粉产业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于玉米。
新思界可为您提供《
红薯淀粉研究报告_2015-2019年中国红薯淀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