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好不好,农户说了算。对作物喷洒农药,一般打完药后几天就能见分晓。但是鉴于植保无人机使用效果的两极化差异,我们需要从其他方面校验其使用效果。
适应夜间作业和不同地形:不能适应不同地形的无人机,会造成药液喷洒的不均匀,在陡然升高的地势上甚至可能会因为反应不及时而撞坏。目前,无人机通过仿地飞行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地形作业,并与作物冠层保持相对距离。要求夜间作业是因为有些害虫昼伏夜出,白天喷洒效果不好。夜间作业的要求则与适应地形相似,对航线规划系统和避障系统要求很高,目前只有能够全自主飞行和作业的无人机可以实现。
精准喷洒:即把农药打到位,在植保过程中,要把农药喷洒到作物叶子的正反面,并且让药物附着在叶片上面,才能有效杀死害虫。
用传统喷雾器打药,往往无法打到作物的叶片背面。但无人机飞过时带来强劲的下压风场,可以吹翻叶片,从而让药物附着到叶片背面。但有时候风场过大,飞行过程中出现了扰流现象,致使药液漂移,会造成药物浪费和作物损伤,还可能附着在飞机身上。效果好的无人机则风场稳定,不存在扰流现象,药物不会污染飞机本身,也不容易伤害作物。同时,药液兑水量越高,喷雾雾化颗粒越小,才能均匀附着在虫子表面,达成触杀、防治效果。
避免重喷漏喷:农药是化学药剂,喷洒量十分重要,喷多了造成药害,喷少了又没效果。避免重喷漏喷,需要植保无人机能够实现高精度飞行。纯手动操作的植保机靠肉眼观察来判断航线,很难精准飞行。此时,定位技术就非常重要了。目前市场上有 GPS 导航与 RTK 导航的两种能够定位的植保无人机。相比较之下,RTK 导航的无人机效果更胜一筹,能将误差缩小到10cm以内,而GPS导航的误差则超过250cm。
新思界
行业分析师认为,无人机作为近年农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爆点,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而真正能够做好农用无人机的商家却不多,大部分企业是奔着可见的利益去的,希望国家能早日完善农用无人机的行业规范,使农业创新技术真的能助推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