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立秋,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此次专题展对“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演变、农事、生产生活、民俗节庆系统表现和当代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通过图片、音像、实物、展演、互动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立体、形象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演变、具体内涵;通过相关知识的科普展示、社区“非遗”展演及活动,展现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带给中华民族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举办“二十四节气专题展”是践行申遗承诺的具体举措,旨在增强公众对二十四节气与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广大群众更加关注本土丰富多彩的农业民俗文化。
专题展分为“天行有常——二十四节气的发现”、“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构成”和“千秋之业——二十四节气传承和保护”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原始祖先对节令的探索、二十四节气的诞生、二十四节气的测定以及节气与传统历法的关系。第二部分包括“春,应季而生”、“夏,应时而长”、“秋,应时而获”、“冬,应时而藏”等主题内容。第三部分包括“开展民俗活动 实现活态传承”、“强化学术研究推动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媒体提高传播效率”等八个方面。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认为,《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宣传传播了节气文化知识,增加了人们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自信心,推动了全社会保护和传承“二十四节气”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除此之外,此次二十四节气专题展,还全面系统的展示了节气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以及我国近年来对节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果,是其对二十四节气的全新理解和诠释,也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一次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