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荒山变景区 鲁山三种模式推动旅游扶贫

2017-08-16 14:34      责任编辑:位南风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荒山变景区  鲁山三种模式推动旅游扶贫

  河南省鲁山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西北浅山区的阿婆寨,地处伏牛山东麓,交通不便,让当地大多数村民受困于山间。然而,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这里处处焕发着生机,荒山变绿换新颜,深入开展的旅游扶贫工作还为乡村增添了新活力。
 
“景区+农户”
 
  以景区为载体,通过安置就业等办法,带动当地农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促进增收致富。天瑞旅游有限公司作为该县的龙头旅游企业,共吸纳安置尧山镇、赵村镇300余名劳动力就业,帮扶上汤村70%的农户发展农家乐餐饮住宿业,同时对帮扶的上汤村、灶君庙村、西竹园村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带动灶君庙村18户贫困户脱贫。
 
“景区+农家乐+乡村游”
 
  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画眉谷景区位于尧山镇四道河村,当地村民围绕景区建成了农家乐集聚区,82%的家庭开设有农家乐宾馆,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
 
“企业+农户+产业+旅游”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旅游项目的发展,进而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就业或帮助贫困户增收。鲁山县按照这一模式,先后开发建设了墨子古街、尧山花海、尧山水世界等旅游景点,通过土地入股、安置就业等方式,促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认为,鲁山县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风格独特、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三种模式更是为旅游扶贫带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扶贫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拓宽了群众的脱贫致富路,拓宽了产业发展模式,增加了创业就业机会,这一绿色产业对扶贫工作极有意义。此外,依托各地的自然禀赋打造的旅游扶贫相比其他扶贫产业更持久,村民就地就业,脱贫时间快,且不易返贫。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0年中国农业休闲旅游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
关键字: 旅游扶贫 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