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农业 > 聚焦 >

农业物联网迎政策红利 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2017-08-29 20:34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农业物联网迎政策红利 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农业物联网是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大,农业物联网也逐渐被农业领域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在政策方面,国家不断完善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加大农业物联网的支持。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8%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2016年9月,农业部正式发布《“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未来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要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各地加强集中育秧、粮食烘干、农机作业、预冷贮藏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对大数据等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投资。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9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物联网迈出了坚实步伐。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应用。

        在大田种植上,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水稻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等开始大面积应用。在设施农业上,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等加快推广应用。在畜禽养殖上,精准饲喂、发情监测、自动挤奶等在规模养殖场实现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上,水体监控、饵料自动投喂等快速集成应用。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技术和模式。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逐渐释放,正有力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化,并促进一批农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展开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探索和尝试。预计随着国家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农业信息化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农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信息不对称、生产效率低下的积弊将逐渐被以物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石的新型经营模式所破除,我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驱动及物联、仓储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农业物联网将获得巨大的发展。
关键字: 互联网 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