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鹿制品行业发展比较混乱,主要是由于鹿茸的质量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再加上茸价成本高,缺乏与新西兰、俄罗斯的竞争力。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养鹿业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很低,养殖户未能很好的掌握收茸时间,个别养殖户还利用鹿茸走俏机会,有意延长鹿茸生产时间,致使骨化程度加大,质量不佳;另一方面,国外茸鹿养殖主要靠围栏放牧,而我国主要是舍饲圈养,在生产成本上要远远高于国外。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十三五”期间中国鹿制品行业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由于我国养鹿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够规范,造成了鹿制品质量有巨大差异,从而削弱了鹿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相当数量的鹿茸不符合标准,国际产品竞争的关键是质量与价格的竞争,因此,实现养鹿业和鹿制品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养鹿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目前鹿制品行业开发国际市场固然重要,但挖掘与培养国内市场是我们行业生存之本。中国传统文化里鹿茸作为皇家贵族的专利供品,老百姓是无权享受的,所以无法形成全民消费鹿茸的喜人局面。改革开放,人人平等,老百姓可以消费,但中国经济状况又使大部分人难以享受得起这些奢侈品。产品开发不够,低价位的产品没有,使大部分人无法尝试,结果是国内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状态。
我国鹿制品应用开发在近现代取得很多成绩,已有很多鹿制品及其制品相继投放市场。但这一领域存在着很多“顽疾”,成为直接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鹿制品失真,某些地区和业户的短期行为和躁动心态向利益方向驱动,制假、贩假猖獗,鞭、筋、茸、胎、尾、血等鹿制品都有以次充优、以假充真现象,并且制假水平日益提高,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产品标识以及统一的市场准入势在必行。研发、生产与市场脱节,一些鹿制品研发团队或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生产与市场相互脱节,种种原因致使我国鹿制品少有国内外市场认同的知名定型品牌产品出现,还没有建成良性的产业链循环。
开发不平衡,鹿制品应用开发研究以鹿茸为最。而其他鹿制品应用开发研究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逊于鹿茸,大多尚未经过现代医药开发过程,缺乏系统研究。直接影响着鹿制品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产品生产贸易的限制太多,产业政策与生产的脱节导致我国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鹿制品市场,现在只占有很小的份额了。国内市场也受到国外鹿制品的严重冲击。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我国虽然开发鹿茸及副产品历史悠久,但在市场上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鹿业深加工产品,多年来在鹿制品加工上层次太低,市场开发的深度远远不够。
目前市场上的参茸店,鹿制品除鹿茸、鹿鞭、鹿尾之外,就是寥寥几种茸片,也只是加工方法不同,如厚茸片、薄茸片、带血茸片、不带血茸片。鹿制品深加工上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成型的产品少,转化的产品少,人们消费自主性上不来,是影响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未来根据大众市场需求的深加工的鹿制品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