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我国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在城镇化率提升、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城镇居民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持续增长,休闲农业迎来发展机遇。休闲农业不仅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还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其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且产品种类繁多,乡村自然景观优美,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异的基础条件。休闲农业以农业为根本,可以带动交通、餐饮、住宿、观光、商业等其他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信息流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发展受到了国家重视。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风险投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到2018年已经超过300万家;休闲农业旅游人次不断增长,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2018年超过30亿人次;休闲农业营收规模持续快速上升,年均增速达到22%,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9500亿元。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休闲农业经过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仍较多园区经营观念落后,发展存在众多弊端。部分园区着重发展观光、旅游项目,忽视农业特色,而景区相关资源与配套设施又难以与专业景区相抗衡,无法吸引消费者;部分园区注重打造特色农产品,但农产品的差异化不足,同一区域内同质化休闲农业园区竞争激烈;较多园区的农产品主要以采摘活动形式出售,没有深加工产业链,也未形成特色品牌,区域影响力小。总的来看,我国休闲农业整体发展存在众多不足。
休闲农业需以当地知名化、特色化、能够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为依托,一个区域内以同一农产品为基础的园区数量要严格控制,防止恶性竞争与同质化发展。同时,休闲农业园区要结合区域文化树立品牌特色,并形成规范化管理,坚持创新化发展,完善深加工产业链。以此来看,我国休闲农业未来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还需不断调整优化。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休闲度假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高,休闲农业迎合了消费者的休闲旅游需求,并且可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加上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其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但我国休闲农业整体发展观念较为落后,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忽视特色化、品牌化产品建设,差异化发展不足,未来还需持续调整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