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由于非洲猪瘟引起国内部分生猪感染,生猪保有量和出栏量大幅度减少,推动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鸡肉和鸭肉等价格上涨,使得国内中国肉鸭产量快速增长,在2019年达到44.3亿只。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肉鸭养殖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肉鸭产量出栏规模较大,但行业在产业化程度、品种培育、养殖规模和环保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对肉鸭养殖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行业结构需要升级。
从产业化程度来看,国内肉鸭养殖行业与上下游合作关系相对不足,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以短期为主。
以肉鸭养殖上游为例,大部分肉鸭养殖缺乏与上游种鸭企业、饲料供应企业和鸭药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肉鸭养殖面对疾病、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较大。国内一场流行性禽类传染病足以使得相当大一批肉鸭养殖企业或个体破产,上游种鸭质量层次不齐,肉鸭养殖中小型企业无法准确地辨认,养殖风险较大;鸭饲料行业进入门槛低,在行情好的时候企业数量增多,低质低价的饲料大规模涌入市场,增加了肉鸭养殖行业的风险。
从肉鸭养殖中游来看,大部分肉鸭养殖企业规模偏小,几十到几百只居多,养殖个体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另外防疫水平不高,环保处理设备大部分不达标,获取政府优惠政策较难。由于大部分肉鸭养殖企业规模有限,面对上下游企业议价能力不足,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盈利水平,大部分肉鸭养殖企业每只肉鸭盈利水平在2-5元之间。
从肉鸭养殖产业链下游来看,大部分下游肉鸭深加工技术不足,目前大部分加工成普通的鸭肉、鸭脖、鸭胸、鸭翅、鸭掌、鸭头、鸭肫等初级食材,鸭毛做简单的利用,并没有形成肉鸭品牌类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高端产品,没有进一步挖掘肉鸭的深层价值。
新思界
研究分析师认为,国内肉鸭养殖行业大而不强,行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利。未来国内肉鸭养殖行业需要在结构方面进行升级,具体措施有:培养技术领先、规模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规模化生产,带来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提升、抵抗外部风险能力,深挖肉鸭价值,促进肉鸭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