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Facility Agriculture)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目的为获得速生、高产、优质的农产品。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设施养殖以及设施食用菌等,根据种类不同,设施农业可分为设施园艺、设施养殖两大部分,其中设施园艺又可细分为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利用率高、高技术含量、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淡水以及能源等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意义重大。从政策方面来看,2008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2019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在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设施农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设施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些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持续利好,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生产效益持续提升,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接近420万公顷,产值近10000亿元。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深入,设施农业产业链布局将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设施农业示范区包括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园、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等。
设施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栽培技术以及栽培管理等多个学科,其发达程度是体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施农业集约化、商品化程度较低,同时在设施水平、机械化程度、科技含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培养设施农业专业人员、完善设施农业体系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的背景下,设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并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和种植大国。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仍存在众多问题丞待解决,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深入,以及国内科技技术不断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设施农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