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生物育种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诱变选育、杂交选育等多种方法集于一体,是现代生物科学、育种学的最先进研究方式,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种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的农业科技竞争力。
生物育种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研究机构与相关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实力要求高,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但具有竞争力的新型种子研发问世之后,产品独特性优势明显,生产商议价能力较强,因此仍有较多企业进入布局。在全球市场中,美国生物育种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国内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均超过90%,孟山都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农业公司,生物育种是其重要业务之一。
与美国相比,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受国内居民对转基因安全认知的影响,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发展趋于保守,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滞后。同时,我国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数量极少,行业格局分散,在生物育种领域研发投入不足,单一企业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在此背景下,虽然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取得一些突破,但较多种子需求依然依靠进口。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生物育种行业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农业大国,种子需求量庞大,2011年以来,我国种子需求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初步估算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左右。其中,玉米种子需求占比最大,其次是水稻、小麦种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我国政府对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日益重视。
仅2020年一年,我国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先后推出了7项与生物育种相关的政策,中央也发布了相关规划建议。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并且,我国“十四五”规划将生物育种列入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领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前景广阔。
2019年4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河南新乡启动建设,旨在提升我国生物育种科技力量,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作为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发展势在必行,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现阶段,我国与美国相比,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国内规模大、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数量极少,未来具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发展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