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种植面积最广泛的豆科牧草之一,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牧草,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苜蓿适应性广、产草量高,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被誉为“牧草之王”。
我国苜蓿种植区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等省份。当前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等6省(区)的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形成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科尔沁草地、宁夏河套灌区等一批十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苜蓿种植基地。苜蓿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的县有405个。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业持续发展,苜蓿需求量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能力不足,受收获加工、储存运输、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国产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相对饲喂价值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国内苜蓿行业龙头企业较少,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苜蓿草业企业只有几十家,大多数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中国苜蓿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长远来看,中国对于苜蓿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在中国百姓的饮食结构中,乳制品、牛羊肉等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奶业、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养殖过程中对于高蛋白饲料的消费日益增加,需求也持续走高,作为高产优质饲料的代表,市场对于苜蓿的需求量将有增无减。由于中国苜蓿主要应用在奶牛的养殖方面,奶业的高效、稳定发展离不开苜蓿这类高质量的牧草。
新思界
产业研究人士表示,我国奶牛的单产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奶牛“口粮”中的优质饲草苜蓿,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奶业振兴”行动的展开和深入实施,我国奶牛业快速发展,国产苜蓿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未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继续发展,我国苜蓿产品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