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着“菌中之冠”之美称,其外观多呈菊花状或鸡冠状,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用菌,市场对银耳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但由于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为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政府及企业逐渐加大对人工栽培银耳的研究和投资力度。就目前来看,我国银耳栽培技术和工艺已经趋于成熟,种植基地多分布于四川、云南、福建、贵州、安徽、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市和地区。
银耳具备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体来看,在营养价值领域,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氨酸、丝氨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银耳与燕窝为同类滋补品,但价格更为低廉;而在药用价值领域,银耳作为一种极其名贵的滋补佳品,有着补脾开胃、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等功效,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等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年中国银耳行业经营数据监测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耳产量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但基本保持在50万吨左右。具体来看,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银耳产量达到54.2万吨,与上一年(约52.6万吨)相比,增长了3.0个百分点;其中,四川、云南、福建、贵州、安徽等省市内的银耳产量较多,产业发展也最为成熟。总之,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银耳产量仍有一定增长潜力。
作为中国的特色农产品,银耳外对出口规模始终处于高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干银耳出口数量达到4326.4吨,出口金额为6100.5万美元;而在2020年,由于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银耳对外出口规模有着减少,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干银耳出口数量达到2372.7吨,出口金额为3375.8万美元;其中,泰国、中国香港、越南、中国台湾以及印尼是我国银耳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总的来看,我国作为银耳生产和出口大国,国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巨大,未来本土企业还需加快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进程。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银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银耳营养价值认知的加深,我国银耳市场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另外,我国作为银耳生产和出口大国,国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较大,未来本土企业仍需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