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钠(C
5H
8NNaO
4),别名DL-谷氨酸钠、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钠的CAS号为142-47-2/32221-81-1,分子量为169.11,易溶于水,一般环境下呈白色结晶粉末,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谷氨酸钠尝起来具有鲜甜、咸的味道,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味精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家庭、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具有提鲜、增味的效果。
谷氨酸钠除了可以给食品提鲜增味外,还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元素。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为谷氨酸和钠,其中谷氨酸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其能够支持大脑的生长和发育,支持大脑的认知功能,同时促进蛋白质的生成;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参与了人体内部水的代谢,从而保证我们身体中水的平衡,还参与到身体骨骼肌肉的收缩,给人体补充体力。
谷氨酸钠的物理外观为白色晶体,因而很多人认为味精是通过化学工艺合成的。但其实,谷氨酸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成分,只是通过发酵等、结晶等工艺把它提炼出来而已。早期的谷氨酸钠主要由海带提取,随着研究的增多,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逐渐优化成熟,目前,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淀粉、甜菜、甘蔗等淀粉质、糖质为原材料经发酵法精制生成,一种则是通过水解小麦、大豆等富含蛋白质的原料生产谷氨酸钠。
现阶段,谷氨酸钠生产用的最多的工艺是发酵法,即使用小麦、玉米等原材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钠,其中,玉米作为原材料生产谷氨酸钠占比超过80%。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饮食大国,对味精等产品的应用较多,因而也是全球最大的谷氨酸钠生产国、消费国。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中国谷氨酸钠产品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谷氨酸钠产量为245万吨;2021年,我国谷氨酸钠产量为237.5万吨,较上年下降。
谷氨酸钠产量的下降跟其原材料玉米有关。玉米在谷氨酸钠的生产中占比较高,因而其价格变化对谷氨酸钠生产影响较大。近两年,我国玉米受疫情因素影响,其价格整体有所上涨,使得谷氨酸钠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导致谷氨酸钠产品价格走增长,需求量、产量有所下滑。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谷氨酸钠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其需求较为稳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对价格影响不大。而其主要原材料玉米在产品生产中占比较高,其价格变化会影响谷氨酸钠产品的利润。未来,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谷氨酸钠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产品价格,其盈利空间还将进一步缩小的趋势,不利于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