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一种肉类替代品,主要是指模拟肉类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经过人工合成制得的食品。相较于天然肉类,人造肉减少了畜牧养殖的肉类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降低饲料、土地和水资源等资源的需求,缓解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程度。除此之外,人造肉中的膳食纤维较少、脂肪含量较低,减少了肉制品带来的患病风险。
随着生产技术逐渐进步,人造肉种类逐渐丰富,根据原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植物基人造肉、细胞基人造肉等。其中,植物基人造肉又称为植物肉、素肉,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的人造肉;细胞基人造肉又称为培育肉、体外合成肉等,是从猪、牛、等禽畜身上提取出动物蛋白,经过培育制造成的人造肉。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升,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居民对肉类的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肉类食品消费量从1978年的每年9公斤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每年70公斤。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国之一,但由于肉类食品产量不稳定,与居民消费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人造肉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空缺,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7年人造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我国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在意程度逐渐提升,素食主义者人数不断增加,人造肉作为肉类食品的替代品,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再加上我国人造肉生产技术逐渐进步,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其价格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市场渗透率逐渐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16年到2022年,我国人造肉市场规模从25.8亿元增长至117.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8.77%。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人造肉市场潜力较大,吸引多家企业纷纷布局,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国外人造肉企业主要有ImpossibleFoods、JUST、BeyondMeat、Quorn、Hormel等,国内人造肉企业主要有双汇食品、星期零、唐人神、味食达、珍肉、东宝生物、北大荒、绿源食品、德康生物、京粮控股、双塔食品、安琪酵母等。随着我国人造肉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口感逐渐丰富,种类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