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互联网+”热潮中,医疗健康O2O已经炙手可热,但它们受到的追捧可能与其真正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匹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额将近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但交易量高达65笔,其中A轮交易量最多,占总交易量的48.8%。互联网、
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跨界融合,欲先布局以分食这块百亿量级的潜在“蛋糕”。
蛋糕虽大,要吃到却并不容易。难以消除痛点、盈利模式不清以及监管政策不明等都将成为医疗健康O2O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国内医疗行业痛点的确很多。例如,资源分布不均且使用效率低、信息共享不畅、用户体验差等等。
这些痛点,恰恰是集连接、智能和体验三大基因于一身的在线医疗行业的机会,但能真正提供解决方案的APP屈指可数。
此外,由于移动医疗尚未被纳入医保范围,也难以满足用户通过移动医疗降低医疗成本的需求。但目前阿里健康、春雨医生等已开始与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生态圈。
行业政策监管的缺位、用户与企业接受度低也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TalkingData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政策监管体系未成形、网售处方药政策未落地、线上问诊受政策制约、移动端医药安全权责尚不明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而作为“互联网+”生存基础的数据更是医疗健康APP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面既有国家政策的缺失,也有医疗机构自身的利益考量,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高度管控的现实中,“自由”的O2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