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国产医疗设备发展之殇

2015-10-10 11:44      责任编辑:王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产医疗设备发展之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的基层市场需求释放,使我国医疗设备行业面临更多的新机遇,增长动能充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购的日益兴盛,医药电商日益成为家用医疗设备等品类的重要销售渠道。

        有行业研究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也有人说,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是世界第三。但要说到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极不相称,大多医疗设备都被外国品牌垄断。因此,不论是普通设备还是高端设备,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并没有话语权。其中,80%的CT、中高档监视仪、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高档生理记录仪等等都是外国品牌。

        提起CT、核磁共振这类医疗专用设备生产厂家,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如果说到美国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这些国际品牌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事实上,正是这三家被业界称为“GPS”的巨头,牢牢地垄断着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

        守着巨大的市场,却“根本卖不出去”,这是当前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卫计委的统计,目前国产医疗设备绝对数量占比并不低,甚至超过了80%,但遗憾的是,都集中在了中低端领域。而进口医疗设备凭借价格昂贵、技术整合度大、科技含量高等优势,占据着医疗设备“金字塔”的顶端,以不到20%的数量占比,赢得了90%的市场价格。中国的科研能力有目共睹,神舟能上天,蛟龙能潜海,为什么国产医疗设备在高端领域就抬不起头?医疗设备厂商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

        一、研发投入少,创新水平低,核心技术少

        主要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医学界与学术界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研发与临床的结合不紧密,产品、技术不能真正满足医疗的需求,创新、知识的产出没有利益保证机制;研发费用、临床试验费用、注册费用、市场开拓费用过大。

        二、民族品牌处于市场弱势地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虽然我国在医改方面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另外,进口设备“全程垄断”还埋下了多重隐患。比如,进口医疗器械全部采用软件和电脑操作,想要获取我国人群的发病趋势、疾病演变等相关信息非常简单,缺乏监管更是让这些信息流失成为可能。

        虽然国产产品正逐步扩张海外的市场份额,但出口的国产产品中也是以加工贸易型产品为主,中低档次居多。除了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产品档次有待升级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很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没有能力执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认证等标准,因此大部分产品也很难打入国际市场。

        三、与其他产业之间分工合作存在问题,国际竞争力弱

        医疗设备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主要是指其上下游产业间存在着的紧密关系。这种产业链条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客观存在的现象。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市场交易的更加活跃,医疗设备产业链将在延伸的同时得到完善和优化。我国医疗设备的上游产业将对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直接影响其技术走向,尤其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以降低成本为目的,能否尽可能地采取专业化协作和择优选择的模式是摆在国内医疗设备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然而跨学科、跨产业的协作不畅问题也正是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阻碍因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