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间,国内医疗行业已成为全球增长快速的医疗市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其中经济发展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国际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医疗器械的潜在需求释放。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医疗保健意识加强推动了医疗保健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增加。居民更加关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医疗、保健消费,医疗器械的选用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医疗消费观念也逐步由治病转向疾病预防与保健。
而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医改的不断深入,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持续加大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且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居民对自我健康管理认识的提高,使家庭医疗器械需求增加。
同时,医疗器械国产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建议等重要文件都明确将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未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思路将以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来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扶持和发展国产医疗器械产业。
最后,国际环境营造了行业良好的发展条件。其中美国新医改法案的通过有利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美国的销售,美国新医改法案明文鼓励美国医疗卫生系统从其他国家购买价格更合理的医疗相关产品,以降低美国高昂的医疗费用,此举将有力推动我国优质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医疗系统的销售。
还有全球产业转移同样推动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将其电子、材料加工、先进制造等行业向中国转移。随着产业转移的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采购成本不断降低,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给和良好的配套产业支持。
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提升生物医药整体产业的重要力量,而我国这一比例大概仅为两成,未来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强、握行业话语权,是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中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阶段,医疗器械行业现状是集中度低、中高端主要依赖进口、中小企业林立。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向国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5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器械行业,但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领域市场格局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2016年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未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但行业内中小企业林立的局面尚未改变,低、小、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行业的发展还需依仗于生产技术的继续创新和发展。
二是产品大量出口。当前,我国的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性价比高等优势,大量出口海外,近几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中低端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是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目前,我国的紧固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行业中大量小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即使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性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四是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
五是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六是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
医疗器械需求增长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