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全球维生素E产业生产现状分析

2016-06-04 17:54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全球维生素E产业生产现状分析
 
        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生育能力等,为一种常用药品兼营养保健品。目前维生素E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用途最多、产销量极大的主要维生素品种,与维生素C、维生素A一起被列为维生素系列三大支柱产品。

产量不断上升

        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维生素E为合成品,占总产量的80%左右,天然维生素E只占20%左右。近些年,合成维生素E的产量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产量更是成倍增长。

        美国是全球合成维生素E的第一大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维生素E总产量的40%左右。目前,全球维生素E的生产能力为11万吨左右,生产巨头有帝斯曼、巴斯夫等公司,这些公司的产量占世界合成维生素E产量的50%左右。

        国内维生素E最早于1959年由上海中国药物公司开发投产,以后全国有多家企业开始生产。生产工艺是以苯酚为起始原料,经过甲基化、磺化和硝基化等6步反应制得甲基苯酚,然后再与植物醇或异植物醇进行缩合反应,最后进行乙酰化反应得到维生素E。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E生产大国,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余吨,年产量达7万余吨。

产能相对集中

        维生素E的合成工艺需要经过20余步反应,反应步骤多、工艺路线长,技术要求高,其生产设备大部分为专用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生产维生素E。全球维生素E的生产企业主要有荷兰帝斯曼、德国巴斯夫和我国的浙江医药、新合成等4家,四大公司合计约占全球维生素E产能的90%,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其中,荷兰帝斯曼和德国巴斯夫约占50%的产能,荷兰帝斯曼年产能为25000吨,德国巴斯夫年产能为20000吨。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约占40%的产能,浙江医药年产能为22000吨,为维生素E产量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生产商。新和成年产能为15000吨。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共有维生素E原料药生产批准文号8个,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安徽大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陕西西岳制药有限公司等。

技术突破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维生素E 的化学合成需要两个关键中间体:异植物醇(支链)和间甲酚(主环),它们对维生素E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起,便突破了异植物醇的合成工艺,最多时有近16 家企业生产维生素E,经过不断整合退出,最终集合到浙江医药、新和成和西南合成3家。

        但目前,国内间甲酚生产技术水平尚低,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间甲酚,间甲酚进口价格经过持续上涨后,一直维持在高位。国内间甲酚、三甲基氢醌中间体的供应被新和成、浙江医药的长期订单全面控制,供应量稀缺。

        为了摆脱对间甲酚的依赖,近年来,我国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正在形成。新和成公司引进了异佛尔酮生产工艺,以丙酮为原料聚合成异佛尔酮,进一步氧化还原成三甲基氢醌。但该方法需要经过异佛尔酮的重排与酰化,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较高。

        前不久,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合成路线——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生产三甲基氢醌。对二甲苯来源充足,价格便宜(2016年3月下旬国内市场对二甲苯约为每吨6000元人民币),反应中间产物2,5 二甲基苯酚亦可用于合成抗高血脂药物吉非罗齐或染料。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作为关键中间体之一的三甲基氢醌生产技术的突破,是近年我国维生素E产业的一大技术进步。如果我国成功解决了关键中间体三甲基氢醌的供应问题,对于全球维生素E的产销格局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生产的维生素E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掌握市场主动权。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19年中国维生素E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