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跨国药企再陷裁员风波 中国不再是避风港

2016-10-12 17:40      责任编辑:凌涵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跨国药企再陷裁员风波 中国不再是避风港

        近日,诺和诺德、诺华分别曝出裁员。据统计,仅在2011-2013年,全球10大制药巨头平均每年裁员多达3万人。此后裁员风暴有愈演愈烈趋势,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的、罗氏宣、强生等都曝出大量裁员的消息,中国市场不再是避风港湾。

        9月29日晚,丹麦诺和诺德公布裁员约1000人以削减成本。涉及全球研发部门、总部职能部门以及全球商业运营机构。无独有偶,10月6日,诺华再爆裁员消息,此次诺华将关闭位于上海和瑞士施利伦的生物制剂部门。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葛兰素史克六次裁员近千人;2014年底,百时美施贵宝的裁员计划几乎覆盖了中国区所有事业部,裁员人数近1000人;2015年罗氏宣布将关闭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四个小分子药物生产基地,裁员1200人;2016年初,强生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其全球医疗器械部门将裁员约3000人,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4%-6%。

        2011年以来跨国药企裁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专利悬崖到来、新药研发缓慢,以及药企频繁并购等;从部门来看,跨国药企裁员主要集中在研发及市场。出于成本控制,裁掉盈利能力较差的生产线是外资药企在华的惯常手段。随着药品专利过期、内资药企崛起、中国医药市场政策变革,跨国药企正面临严峻的营收压力,未来,合理裁员仍是必然选择。

        行业研究人士指出中国曾被视为跨国药企最好的避风港,但随着国内招标政策的变化以及竞争加剧,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速放缓。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中国本土药企发力的背景下,剥离和出售边缘业务已成为外资药企的普遍共识。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5-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