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麻欠”,学名毛大叶臭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柠檬香气,常被该地区少数民族用于烧烤、煲汤、腌肉等食品加工过程,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民族食用香料。麻欠果实也具有治疗消化不良、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傣医用麻欠树皮部位治疗肠炎、结肠炎等疾病,是一种常用的傣药植物。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民族药研究组科研人员通过对麻欠树皮的系统研究,在抗炎成分和活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力地验证了傣医用麻欠树皮部位治疗肠炎、结肠炎等疾病的传统应用。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植物化学分析法,从麻欠树皮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从麻欠树皮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18个化合物,并确定了树皮中主要的生物碱类型。
科研人员结合经典民族植物学及现代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民族村寨调查、集市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等手段研究了麻欠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其果实的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开展抑菌和抗炎等活性实验验证,并与普通花椒的成分和活性功能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麻欠挥发油富含柠檬烯(limonene, 67.06%),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烟曲霉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腐败菌具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杀效果,麻欠的抑菌和抗炎活性均强于普通花椒。
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在其含量为0.04‰时,能显著地降低由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后所生成的NO含量,并且对细胞活力本身没有影响,说明其在该浓度下无毒副作用,具有优异的抗炎效果。麻欠果实精油在提前灌胃剂量为35 和70 mg/kg条件下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包括降低结肠炎小鼠体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缩短和肠病组织病理学评分;而且还有效下调结肠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炎症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的活性。
当前市场上的抗炎药有两大类: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塞来昔布等。根据新思界
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7-2021年原料药行业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常用抗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及氢化可的松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即对消化道有严重的刺激,能引起溃疡甚至出血。长期使用抗炎药的病人术后伤口,愈合缓慢。科研人员对于麻欠的研究发现验证了傣医用麻欠树皮部位治疗肠炎、结肠炎等疾病的传统应用,并为进一步药物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