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假药械乱入微整形背后的秘密

2017-05-25 17:36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假药械乱入微整形背后的秘密

        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的“微整形”导致伤害事件,注射玻尿酸(学名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导致眼睛失明、注射肉毒毒素导致僵尸脸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微整形是指利用玻尿酸、肉毒素、美白针、溶脂针等新材料进行皮下注射,不需开刀,短时间就能变美变年轻的高科技医疗技术。微整形包括的项目类别很多,如玻尿酸注射、美白针、溶脂针等等。微整形的风靡和医学美容整形市场的混乱,致使不少求美者被非法美容整形机构或个人欺骗,接受了不明物质注射。这些违法行为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

        在微整形行业的背后,非法药械利益链暗中滋生。不法分子行为隐蔽、渠道复杂,给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危害,也使监管工作面临很多新的挑战。非法行医与假药械并存,网络平台成为重要渠道,非法展会培训兜售产品,违法行为隐蔽性强,消费者配合度不高。

        微整形类假药械案件的违法者主要是无资质的美容院、美容工作室或个人,其擅自实施微整形手术的行为属于非法行医,其间存在为这些非法机构或个人提供手术所需药械的渠道。违法产品主要有“肉毒毒素”“玻尿酸”“溶脂针”“美白针”等。这些假药械有的是通过走私入境的无证产品,有的是境内黑窝点生产的产品。

        实施非法微整形手术的美容机构或个人往往通过QQ群、朋友圈、论坛等工具小范围发布信息、吸引客户。非法经营微整形类药械的多为无药械经营资质的个人,他们也主要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利用各类通讯工具联络,使用互联网转账,并通过物流快递产品完成交易。

        微整形类假药械大多流入非法美容机构。这些美容机构的开办者大部分无医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参加美容培训班学习微整形相关技术,培训时间大约一周。此类美容培训班只需备案即可开办。有些非法美容机构通过开办非法“美博会”等展会发展下级代理,吸引消费者。这类“美博会”、美容培训班通过打法律“擦边球”的方式逃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

        不法分子发布信息、交易等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执法人员难以发现线索和固定证据。实施非法医疗美容的地点多隐藏在居民楼、宾馆内,除非知情者举报,否则监管部门难以发现。加之此类案件多为不法分子与消费者之间一对一提供服务,没有正规票据和购销记录,给追查产品源头造成了较大困难。

        新思界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不当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可能引起肌肉松弛麻痹,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健康的症状。生产经营注射用透明质酸钠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学美容机构在购入该类产品时应当从取得合法资质的企业购进合格产品。消费者应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疗机构或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注射美容,并查明产品的真实情况,在使用时,注意辨别是否为正规产品。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