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其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方法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研究使病人在体格、精神、社会、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恢复其生活、工作能力得以重回社会。
从产业环节来看,主要可分为上游各类材料配件、信息技术供应、机电供应商等;中游各类康复医疗器械相关公司;下游包括医院、残疾人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等康复机构与终端患者,其中中、下游是主要环节。康复医疗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供需存在着较大缺口,供给方面也存在着康复机构数量较少、康复医疗师缺口大等问题;需求方面存在着康复人口不断增长,康复意识不足等问题。供需两端均存在较大问题有待解决,康复行业潜力十足。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康复新液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人均约15元),相较于美国康复医疗市场200亿(人均约80美元,不含长期护理),2000亿美元(人均约800美元,含长期护理)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空间,按国内有2亿中高收入人群能达到美国康复消费水平,按人均80美元消费来算,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以上。目前康复供给不足不仅仅集中在机构数量上,同时在从业人数上也存在着较大缺口,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人/10万,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医师5人/10万缺口巨大。每年约有超过7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治疗,相较于全国接近8500万残疾总人口,占比10%不到。受制于康复意识不足,康复教育的缺失,我国潜在存量康复需求未能得到充分释放,未来随着相关配套机构与政策的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潜。
从分级诊疗主导推进康复医院建设到新增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我们能明显看到国家对康复行业的帮扶态度,未来政策有望进一步扶持行业成长。2016年,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需求,切实降低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卫计委、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在保留原有医疗康复项目的基础上,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康复医疗项目从2010年的9个增加到29个。新增的康复项目兼顾了功能评定性项目和治疗性康复项目,同时覆盖了各个康复领域和各类人群的康复需求。
相关行业政策出台也处于加速阶段,政策扶持意图明显。一方面,国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优化了社会资本的进入条件。同时国家逐步放宽对社会办医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家通过逐渐完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统筹推进医疗康复行业的发展。
新思界
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随着人口老化,随着死亡率和发病率构成的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人和伤残人会增多,因此需要康复服务的人群增多。加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康复的好处,也将使康复需求增加。可以预见,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必将在卫生保健事业中日益重要和有较大发展,其趋势是:继续向分科化方向发展;继续提倡基层康复;医疗技术的改进和康复工程的进展将为提高康复效果提供更多的方法;大力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