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热量饮食的流行和重体力劳动的减少,肥胖成为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自有记录以来,全球人均寿命在持续稳定上升,肥胖有可能逆转这个趋势,肥胖是诸多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减肥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约70亿人中有21亿是胖子。33年间,男性超重或肥胖人口比例由28.8%增至36.9%,女性由29.8%增至38%。中国的肥胖人数也已达到6200万,全球占比9%。
据悉,一位女病人,三十来岁,因为腹部有点疼痛来看医生。肠镜进入她体内探查不到一分钟,原本清晰透亮的检查设备屏幕,突然变得黑漆漆一片,屏幕之所以变黑,是因为这位病人的肠道壁是黑乎乎的。正常的肠镜进去以后,肠壁黏膜应该是红润的,光泽也比较好。这位女病人比较爱美,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长期在吃减肥药,已经有一年多了,而导致她肠子变黑的罪魁祸首正是减肥药。
减肥药里有一些中药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药物,比如大黄、芦荟、番泻叶,这些蒽醌类药物里面含有脂褐素,或者说是黑色素。病人长时间服用减肥药以后,这种黑色素或者叫做脂褐素,会在肠黏膜沉积, 所以黏膜表现为黑色。在临床上叫做结肠黑变病,以结肠黏膜的黑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病人的外在表现则包括腹胀、便秘以及下腹部隐痛等。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过去 ,结肠黑变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为老年群体的便秘问题高发,服用泻药的频率比较高。
近两年来,临床发现年轻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女性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长期服用减肥药。目前经FDA批准可长期使用的减肥药只有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orlistat),以及 2012 年新上市的 5-羟色胺 2C 受体激动剂氯卡色林( lorcaserin) 和复方减肥药 Qsymia( 含有苯丁胺和托吡酯的缓释剂) 。2010 年向 FDA申报的4种新药均因安全性被否决。因此安全性已成为减肥药物研发中最大的挑战,也是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目前市场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食欲抑制剂由于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被限制使用,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通过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进而抑制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吸收而减肥。但因其会引起脂肪泻,可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还有报道其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尽管中枢神经系统食欲抑制剂 lorcaserin 和 Qsymia 成为了 FDA 13 年来首次批准的减肥药,但其仍然存在大脑中枢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安全不确定性。目前减肥药市场的选择屈指可数。如能出现疗效好而不良反应低的减肥药,其市场将会得到显著扩张。
对于使用西药减肥还应该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严格掌握使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是必要的。应用药物抑制食欲,以保证病人忍受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半年到一年,体重仍有增加者,病人拒绝饮食控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于某些情绪不好者,或伴有消化性溃疡者,在饮食治疗有困难时,应加用药物作为一种暂时的办法,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必须每天三餐按时用餐,养成固定规律。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减肥药并非保健品,作为药物,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期望通过减肥药实现瘦身的人,必须长期服用,才能产生瘦身效果,但是长期食用减肥药,会使得人体的肠胃功能紊乱,轻者会出现消化不良,重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胃肠疾病。需要提醒的是,结肠黑变病可不只是肠道颜色变黑这么简单,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息肉发病率,要比普通人群高出高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