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但不是中医药强国。2016年我国在世界中药市场(欧美市场)中仅占全球销量的2%。目前世界中药市场由日本、韩国占据,两者占世界中药市场份额的90%,而我国仅仅位于为日韩等国汉方药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地位。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其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津存制药,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的最大竞争对手。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日本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由于历史认识问题,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我国中医药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药审批正出现边缘化趋势。从2009年到2014年,中药的批准上临床跟批准上市的数量都在下降。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中医药需求在不断增大,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
2016年,一系列重磅中医药发展文件先后发布,使中医药行业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深远,正在奠基未来几年中医药市场的格局。
2016年是中医药“政策红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在2016年年末正式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此外,《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先后发布。
国家政策给整个中药行业带来利好,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国际化或将迎来与以往不一样的发展。国家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一次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首次提出建设完整的中药服务体系,同时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每千人口公立中医院床位达0.55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职业类(助理)医师达0.4人,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贡献率更加突出。
根据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
《2016-2021年中药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药生产国和消费国。2016年,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3成,中药出口达23.32亿美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已近1500家。巨大的市场和需求并没有催生一个具有行业统治力的品牌,在中药产业链条的种植养殖、流通贮存、加工炮制、处方使用四大环节中,缺乏领导型企业。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中医药将是未来我国医药行业投资热点,预计2017-2021年中医药行业将保持年均14.7%的增速,中医药的崛起将是未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