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人口出生率提高,在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儿童用药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两个方面。从临床用药的需求侧来看,儿童用药存在不良反应高,药物滥用,儿童使用成人药等问题。从新药开发与生产的供给侧来看,存在儿童临床试验匮乏、儿童用药信息不全、儿童专用剂型剂量稀缺、儿童药物品类集中、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但想要扭转我国儿童药物短缺的现状,还需要在儿童药物的研发、审批、定价、销售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卫生、食药监、人保、工信等多部门的沟通机制和渠道,为儿童药物建立专门的法律,保障儿童用药有药可用、有法可依。
据了解,美国有《食品药品管理现代化法案》、《儿童药品法案》以及《儿科研究公平法案》,欧洲有《儿童用药监督管理条例》。这些法案的出台,促使美国和欧洲的儿童用药研发快速发展。立法代表着国家对儿童药物的重视,制定法律依据,还可以激励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对儿科用药的临床研究。如果适当延长儿科药品的市场保护期,并对失去专利保护的儿科用药的研究提供必要资助,加快儿科药品进入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这一系列措施将坚定众多儿童药生产企业的信心。
虽然国家对于儿童药产业的振兴十分关注,给予的支持也比较给力,但儿童药临床剂型的不良反应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6-2020年中国儿童用药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约12.9%,接近成人的2倍,其中新生儿达到24.4%,接近成人的4倍。这一系列数据使得诸多对儿童药市场感兴趣的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OTC儿童药的不良反应率相对于临床处方剂型而言较低,危险系数也相对较少,且在当前政策环境之下,不受招投标和准入方面的限制,OTC儿童药在当前高品质儿童药短缺和优质剂型稀少的情况下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风口”。
作为药企,应该了解自身的优势,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加强区域覆盖,让患者能够买得到药品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产品的营销策略,特别是做好渠道定位、价格定位和营销手段创新。提高营销力的同时,还要提升产品力,比如提高药品的品质、保证正常供应、提高药品安全性。在保证利润和工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做到产品的正常供给。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儿童临床用药得到有力的保障,将进一步改善儿童药剂型少、产品紧缺的局面,同时将激活药企创新的积极性。未来几年,将是儿童药迎来高速发展的风口,当然,在药效、安全、经济核心原则影响下,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绿色途径给药、安全高效的儿科药品将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