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器官移植新突破 4-流插管技术培育迷你心脏

2017-07-16 15:38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器官移植新突破 4-流插管技术培育迷你人体心脏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心脏支架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心脏病从1990年起持续成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死亡100多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了一颗迷你人类心脏——通过一颗大鼠的心脏。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剥去了大鼠心脏上的细胞,只留下较为坚韧的“骨架”,然后在上面植入人类细胞,而这些细胞最终成功转化为了心脏细胞。研究人员称,这项突破或许将带来药物试验的革命,使新研发的药物可以在人工心脏上进行试验;同样的技术未来或许还能用于实验室培育可供移植的心脏。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从大鼠体内取出了一颗心脏,然后采用被称为“4- 流插管”的技术培育迷你人体心脏。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从大鼠体内取出了一颗心脏,然后采用被称为“4- 流插管”的技术培育迷你人体心脏。

        迷你心脏将使新药的安全性和药效测试更容易进行,并将有助于开发人工培育心肌细胞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未来或许能培育出用于心脏移植的、功能齐全的人工心脏。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从大鼠体内取出了一颗心脏,然后采用被称为“4-流插管”的技术培育迷你人体心脏。这项技术是将一种溶剂注入静脉和动脉网络,使研究人员可以剥去小鼠的心脏细胞,同时保留整个心脏内部的基质,用于重新填充人类的心脏细胞。

        剥去心脏细胞后留下的“支架”其实就是心脏的框架,由胶原质和其他蛋白质组成。实验过程中心脏的血管保持完整,心脏瓣膜和4个腔室也维持原来的结构,只是后来在上面生长的是人类细胞。整颗心脏的内部一直维持着正常的血液循环,并以此刺激心脏腔室的机械性扩张。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要比之前的兰氏心脏离体灌流法将溶剂注入大鼠心脏更为先进。最大的优势在于同时接入冠状动脉和心静脉,以此实现心脏彻底再细胞化和进行心室机械刺激的目的。

        新思界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个迷你人体心脏是一个复杂的活体模型,将为器官移植研究带来革命性影响。有朝一日我们将可以从猪等动物身上取出心脏,然后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体心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