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整形美容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整容人口规模已达到850万人。美容市场火爆一方面是追求美丽的人群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看中医美暴利,希望进入医美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在暴利的驱使下,整形行业从招生、培训、推销、服务到药品销售,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
今年5月,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联合重庆市、渝北区食品药品执法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查处多个医疗美容“黑窝点”,现场查获一批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肉毒素(18盒)、玻尿酸(91盒)等美容药品。调查发现,嫌疑人购买一支肉毒素的价格为500元,转卖给客户则高达1500-2800元不等,并给负责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的工作人员每支提成500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的99份涉及“整形”及“假药”的刑事裁判文书中有96份均为生产或销售假药案。这些判决书中提及的假药至少有83种,销售范围遍及全国,且绝大多数都为微整形注射针剂,包括肉毒素、玻尿酸、溶脂针和美白针等。
除假冒产品泛滥外,美容医生资质参差不齐也是医疗美容市场乱象之一。在中国做整形手术需要整形场所和执业医生都具备相关资质。合格的整容医师必须要取得执业医师证明,这个职业证明考取下来平均需要十年的时间,要经过正规大学的系统学习和多年的实习;考取执业医师证明后还要经过至少两年的积累才能够独立操作美容项目。这对于市面上不少微整工作室的注射人员而言,这样的硬性条件通常很难全部具备。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相关资质的美容院甚至私人诊所、小区会所也开始做起了注射美容。2016年5月,根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统计,出现注射美容并发症的病例,有1/3来自非医疗场所,很多是在生活美容机构、民房、酒店等。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但医生、无资质机构非法行医,产品、器械鱼龙混杂等行业乱象屡见不鲜。医学美容是医疗属性这个概念,需要严谨的流程概念、苛刻的卫生环境控制系统概念,做医疗美容一定要选择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