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3D微流控设备 可有效监测CTCs

2017-07-22 09:54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3D微流控设备 可有效监测CTCs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电化学癌症治疗机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每年有900万新的癌症病例发生,630万人死于癌症,并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2000万人患癌,而癌症死亡人数将突破1000万人。全国登记地区发病率(粗率)285.91/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46.87/10万,累计率(0~74岁)为22.08%。全国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粗率)为180.5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85.06/10万,累计率(0~74岁)为我国居民因癌死亡的几率为12.94%。

  目前,中国肿瘤筛查诊断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仅占据约5%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份额,约160亿元。从筛查诊断的主要方法上看,中美并没有显著差别,主要都采取内镜、血液、影像学等检查方法。此外,随着基因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的发展,一些新的癌症早期预测平台也开始出现,相关肿瘤的数据库得以建立,开始根据从人群生活习惯到临床体征,从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到肿瘤标记物的微水平变化,以及考虑基因和遗传分子学的变化,对人群进行早期癌症筛查的风险预测。

  肿瘤中期治疗市场为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占80%的市场份额。根据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可以初步把治疗市场划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即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市场最大,规模达到1,500亿元,而且除了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外,免疫调节剂和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生素、止吐药、营养支持药物等)也占据了50%的药品市场份额。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作为肿瘤检测的重要标志物,基于CTCs进行的液体活检是当前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实现癌症的早期筛查、疗效监测、复发转移检测、预后评估、耐药检测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URV团队开发了一种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微流控设备。它能够实时计量血液样本中肿瘤细胞的数量,具有高效、便捷、无创的优势,可提高癌症监测、诊断和治疗效率。URV团队研发的微流控设备,能够荧光定量循环肿瘤细胞,包含2个微型系统:微流系统和光学系统。其中,微流系统用于控制血液细胞流速,而光学系统使用两个光纤(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分析、计数癌细胞和非癌细胞。两种细胞的比例可以反映癌症发生、发展情况。该系统能够检测各个阶段的乳腺癌患者 ,且可以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不同抗体检测其他肿瘤。

  新思界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术后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此次微流控设备的研发成功也是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又一大创新之举。

关键字: 3D CT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