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世界上最早出现溶瘤病毒的报道,是由于当时发现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1991年,Martuza等人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称转基因HSV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以后,采用HSV进行的溶瘤病毒治疗就日益受到关注。其原理是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在其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
近年来,溶瘤腺病毒因其创新性和疗效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通常溶瘤腺病毒以人5型腺病毒(AdHu5)为载体,但人群中普遍存在针对AdHu5的中和抗体,影响其疗效;并且,AdHu5的Hexon蛋白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X(FX)结合,导致该腺病毒在肝脏累积,影响AdHu5的肿瘤靶向性。因此,溶瘤腺病毒的效能和靶向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由于黑猩猩型腺病毒如AdC7在人群中很少流行,人群中一般不存在相应的中和抗体,不会被针对AdHu5的抗体所中和,AdC7的Hexon蛋白也不与FX结合。因此,AdC7可发展为一种理想的溶瘤病毒载体平台。
溶瘤病毒配合其它治疗可以针对不种类型的肿瘤。研究人员利用工程改造的溶瘤病毒靶向前列腺素E2(PGE2)改变了肿瘤内部的免疫状态,增强了耐药性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该研究为进一步拓展癌症免疫治疗的应用,增加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方法。
去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文称,已经批准安进的溶瘤病毒疗法用于治疗病灶在皮肤和淋巴结,而在抗癌技术还无明确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美国FDA的此番"授权",让溶瘤病毒成为一种新的被官方认可的抗癌手段。另外,溶瘤病毒是指将天然的或经过基因重组的病毒选择性地感染癌细胞,通过病毒自身的功能杀死并裂解癌细胞。这时,若再加以一定的免疫刺激,破裂的癌细胞能够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反应,引导免疫系统对其它癌细胞展开攻击。美国FDA已经批准了此项疗法(T-VEC)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它是一种基于单纯疱疹病毒的溶瘤病毒疗法。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溶瘤病毒是癌症治疗中很有前景的一种途径,通过提高对溶瘤病毒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抗击肿瘤,解决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各种难以解决的癌症问题。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肿瘤用药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