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PD),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不过,两者的病理特征、影响的大脑部位和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区别。在阿兹海默病患者脑内,由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斑块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缠结导致了位于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死亡,使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由α-synuclein蛋白形成的路易氏体主要影响中脑的黑质部分,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
在这些不同的表面现象背后,两种疾病都是由于蛋白非正常折叠导致聚积,从而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死亡。两者间的一个共同联系——β淀粉样蛋白的前体app蛋白上称为AICD的部分,它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在两种疾病进程中都扮演的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底物,是在阿兹海默病中有着重要作用的APP蛋白。APP是一个跨膜蛋白,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其细胞外部分能够被切割下来,这部分就是β淀粉样蛋白。它的细胞内部分称之为AICD。LRRK2能够磷酸化app蛋白细胞内部分的一个特定位点Thr-668,并且这个位点只能被LRRK2磷酸化。Thr-668被磷酸化之后,能够增加AICD的水平。随后,磷酸化了的AICD能够转移入细胞核,并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中发现,磷酸化的AICD进入细胞核之后对细胞是有毒性的,这个过程加速了神经细胞的死亡。如果对神经细胞中的app蛋白进行基因改造,使其Thr-668位点不能被磷酸化,那么这种细胞就能抵御LRRK2突变带来的毒性。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app在遗传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项发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研究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发现。如果能找到有效抑制AICD的药物,那么就有望能同时治疗阿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