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协作型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9097台(套),同比增长52.3%,其中6月同比增长高达61.1%。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这使得制造业生产水平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制造业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
随着工业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制药及设备工业也将开始向“智造”转型。工业机器人在帮助制药企业实现自动化的同时,视觉感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更多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及时跟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使得制药工业产生深刻的变革。
机器人走进制药设备生产车间,这不仅为制药工业生产出更多的机器人以及高端制药设备,而且制药设备的品质也将大幅提高。用机器人生产的机器人投入到医药生产,这将进一步推动制药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药工业向“智造”转型。这些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到到搬运、包装、检测等制药生产环节,帮助减少沉重的人工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这些机器人还或将应用到新药研发领域,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长期以来,新药研发过程被认为靠运气的成分居多,由于时间、成本等风险因素,新药始终得不到保证。但是如果能运用这些融合了视觉感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进入新药研发,并实施成功的话,那么制药成功率和效率将大大提升。这些机器人的成功运用或将不仅减少制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人力、时间、物力等的投入,而且还将预测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减少新药研发的风险。在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失败率高等为特点的药物研发现状的情况下,机器人在新药研发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器人在制药以及设备行业将发挥重大作用,其不仅将推动高品质的机器人和高端制药设备的诞生,而且对于制药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以及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助力制药及设备行业实现“智造”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