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2015年,乙型肝炎导致88.7万人死亡,大多死于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2015年底时,近3.25亿人患有慢性肝炎,其中全球估计有2.57亿人患有乙型肝炎感染,7100万人患有丙型肝炎感染。病毒性肝炎在2015年造成134万人死亡,与结核病死亡人数相当,超过了艾滋病毒死亡人数。但截至2015年底,只有9%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和20%的丙型肝炎感染者得到了检测和诊断。
而中国,属于肝炎负担最重的国家。全球2.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有三分之一在中国,全球1.3至1.5亿丙肝病毒感染者约7%也在中国。据估计,当前中国有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其中2800万人需要治疗,700万人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中国慢性丙肝患者感染者约为1000万人,其中250万人急需治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WHO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h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目前,由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上升,乙肝新发感染数呈下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2015年出生的儿童中有84%接种了3针经推荐的乙肝疫苗。在疫苗前时代(根据使用年份,其范围可从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不等)和2015年之间,5岁以下儿童新发感染比例从4.7%下降到1.3%。然而,估计有2.57亿人在2015年时存在慢性乙肝感染,这些感染者主要是在使用乙肝疫苗之前出生的成年人。
2015年3月,WHO发布首份《预防、护理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指南》。其中建议如下:促进使用简单的非侵入性诊断检测法评估肝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的合适性;优先治疗最晚期肝病和死亡风险最大的患者。建议优先将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核苷(酸)类似物(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以及2~11岁儿童用恩替卡韦)作为一线和二线药物使用。上述指南还建议肝硬化患者终生用药,并定期监测疾病进展情况、药物毒性并及早发现肝癌。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世界上的肝炎患病情况依旧比较严峻,“消除肝炎”的目标也任重道远。正确认识病毒性肝炎,学会预防与治疗,以及减少对肝炎患者的误解与歧视,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努力去做。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肝病用药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