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并有上升的趋势。中国人结、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3个流行病学特点: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所占比例高,约占75%,大多数直肠癌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青年人(<30岁)患者比例较高,约占15%。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
在全世界,结直肠癌是第三大最为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两种最为广泛地被用来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要么抑制癌细胞的酶活性或要么阻止肿瘤细胞生长。但是一种细菌能够让这两种药物失去疗效。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作具核梭杆菌的肠道细菌导致结直肠癌产生化疗耐药性机制。
医生们经常利用化疗治疗癌症患者,这是因为它会最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但是一些癌细胞能够避免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癌细胞通过激活一种被称作自噬的细胞存活机制逃避细胞凋亡过程。这种机制让癌细胞免遭摧毁。一旦自噬处于开启状态,结直肠癌就对化疗产生抵抗力。具核梭杆菌让自噬持续开启。这就是肿瘤细胞可能能够逃避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原因。
通常而言,自噬能够被开启或关闭。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具核梭杆菌阻止两个微RNA(microRNA)表达,从而阻止自噬关闭。这两个microRNA的缺乏让自噬持续处于“开启”状态。在检查与先天性免疫信号相关联的这种细菌在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适应性免疫,特别是T细胞对化疗耐药性的影响。他们发现适应性免疫与顺铂(一种被用来治疗卵巢癌的药物)耐药性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联性。这意味着如果人体具有较强的T细胞免疫,那么这些癌细胞对化疗更加敏感。
在检查与先天性免疫信号相关联的这种细菌在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研究了细菌介导的先天性免疫信号是否调节结直肠癌的化疗耐药性。先天性免疫系统涉及攻击病原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适应性免疫系统涉及人体对特定抗原作出的反应。适应性免疫是由T细胞信号介导的。先天性免疫是由Toll样受体(TLR)等先天免疫信号介导的。人们已知道人体利用这两种免疫系统抵抗癌症和传染性病原体。这启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与先天免疫信号相关的细菌。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研究人员仍然不清楚与具核梭杆菌相关的其他因素是否也参与化疗耐药性,未来通过对核梭杆菌的进一步研究,那么就可能能够延迟和阻止结直肠癌产生的化疗耐药性。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肠癌用药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