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主要流行的病毒为甲型H3N2流感。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可依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及神经胺酸酶(N)两种抗原类型,再细分为不同亚型。患者多表现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有时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透过由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亦可透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香港于5月中进入了夏季流感期,而流感活跃程度在近周维持在高水平,整体死亡人数已追上香港2003年SARS爆发时水平。香港卫生署公布,由5月5日截至8月2日,入住公立医院、经化验确诊为流感的人数共14713人,共450宗严重流感个案,死亡人数307人,死亡比率为2.1%。在450宗严重流感个案中,录得19宗儿童(年龄小于18岁)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个案,包括3宗死亡个案。
流感爆发个案主要集中于养老院,占比为52%,其次是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占比为22.8%。今年的香港夏季流感爆发时间由往年的7到9月提前至5月,截至7月15日的过去一周,流感的阳性检测率达到最高峰40.86%,超过了自2015年冬季38.71%的最高值。
2016/17年H3N2甲型流感有一个小的抗原变异(N121K),此变异有可能使过去两年所用的流感疫苗失效。香港的H3N2甲型流感毒株也出现了N121K变异(毒株变异为抗原表位发生突变),从2016年7月到2017年3月,约20%的H3N2毒株出现N121K变异,而2017年5月,多于35%的H3N2毒株出现N121K变异。此变异可能为今夏流感高峰的一个原因。此外,他们表示也与不同人群抵抗力下降、环境及卫生习惯有关。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香港,流感一般于1至3月和7、8月较为流行。上一次的流感高峰发生于2014年尾至2015年初。流感大流行在过去每隔约10–50年出现一次。而大流行的时间无法预测。流感大流行通常伴随较多感染个案及较严重的病情,引致较高死亡率,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香港在2003年2月至6月期间曾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非典型肺炎),SARS期间香港共确认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SARS的死亡率高达17%,是香港近些年最严重的疫情。
值得庆幸的是,流感活跃程度在过去一星期略有下降。在7月23日至29日的一周内,香港定点普通科诊所呈报的流感样病例平均宗数为10宗(每千个诊症计算),低于前一周的12.2宗。定点私家医生呈报的流感样病例平均宗数为72.4宗(每千个诊症计算),低于前一周的76.4宗。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流感病毒由飞沫传播,因此百姓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并注意佩戴口罩,进行保护措施。此外,室内注意空气通风、勤洗手。虽然流感病毒会不断变异,但接种流感疫苗,对于主要病毒还是有预防效果,建议市民,尤其是小孩、老人、慢性基础病(肺病、糖尿病等)患者,还是应定期注射疫苗。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流感疫苗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