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16家制药和化学相关企业在全球首次确立了利用“iPS细胞”量产属于血液成分之一的血小板的技术。
iPS细胞是将一些多能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等细胞中制造而成。让普通体细胞“初始化”,使其具备干细胞功能,这就是“iPS细胞”。“iPS细胞”不仅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等方面与ES细胞非常相似,而且在DNA甲基化方式、基因表达谱、染色质状态、形成嵌合体动物等方面也与ES细胞(胚胎干细胞)几乎完全相同。iPS细胞和ES细胞除了不能生成胚胎以外,可以产生所有的细胞,如果用于医疗,那么理论上可以治愈所有疾病——凡是不好的组织都去除,替换为重新生长的正常组织。
截至目前,获得血小板的手段是依赖献血。源自大学的风险企业Megakaryon利用iPS细胞生产血小板的业务获得了大塚制药集团和医疗企业希森美康等的协助。最早2018年启动临床试验,力争2020年获得批准。这几家企业对血小板的血液制剂制定了量产时间表。这种血液制剂被用于需要止血的患者,例如外科手术时或交通事故受害者等。
日本国内每年有80万人接受血小板输血,日本国内市场规模按药价计算达到约700亿日元。此外,美国的市场规模是日本的3倍以上。而用iPS细胞制造血小板的成本大幅低于献血。献血获得的血小板无法冷藏、只能保存4天。与之相比,如果使用iPS细胞制造,通过无菌化处理可保存2周左右,保管成本也将下降。此外,使用iPS细胞制造还能防止混入病毒等病原体。此前,发生过献血时混入的病毒导致艾滋病和引起C型肝炎感染扩大等事件。如果利用iPS细胞制造血小板,可以避免这种风险。
研究团队此前利用iPS细胞在研究室制造了1至3人份的血小板,但要一次性量产数千人份,需要设定细致条件和使用特殊添加剂。此外,在借助过滤器去除异物、包装血液制剂的工序等方面也需要经验。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血小板完全依靠献血获得,但随着人口减少等影响,将来可能出现短缺。如果能借助iPS细胞大量生产血小板,则无需依赖献血就能进行输血。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