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CRO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已较为成熟,21世纪随着CRO巨头的全球扩张和亚洲的崛起,CRO产业逐渐向亚洲转移。2011-2015年,我国CRO行业的销售额由140亿元上升至3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04%。预测2020年我国CRO市场销售额将达975亿元,2016-202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20.79%,CRO行业飞速发展。
随着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投入成本加大、研发周期变长、研发成功率降低,目前全球已有不少的药企选择专业CRO企业协助新药研发服务,以降低自身研发费用并控制风险。而国内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一致性评价、分级诊疗以及CRO行业全球化趋势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涌现了以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亚太药业和药明康德等为代表的CRO企业。
泰格医药主要是为国内外医药及健康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专业临床研究服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I至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注册申报、临床试验现场服务、SMO服务、医学检测、医学翻译、中心实验室等服务。2016年,泰格医药营收11.75亿元,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占40.33%,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占58.61%。泰格医药净利润盈利幅度在1.09亿-1.2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60%。
博济医药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215.15万元,同比减少43.02%,净利润208.71万元,同比减少91.87%。其中,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同比减少65.16%;临床前研究服务和临床前自主研发业务收入3032.37万元,同比增长42.38%。对于临床研究服务收入出现较大幅下降,受行业自查核查的影响,项目进度缓慢,导致收入下降,营业成本增长幅度较大,该因素造成临床研究服务整体毛利下降。
亚太药业主要业务为医药生产制造业务(医药制造业)和提供医药研发外包CRO服务(服务业),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高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主要从事CRO业务。2015年12月亚太药业收购了新高峰100%股权,2016年全年纳入合并报表,使得亚太药业的盈利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2016年营收8.63亿元,同比增长86.31%,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5.75%,其中,服务业营收占比达53.46%,同比增长764.45%。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政策频出,促使药企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此外,新药审批量逐步增加,研发成本及周期压力,药企通过聘用CRO公司以转移固定成本,为CRO行业带来了增量,未来CRO行业值得期待。泰格医药、博济医药和亚太医药作为A股CRO企业的三巨头,它们在细分领域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7月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A股上市正式提上日程,未来强者恒强的格局进一步强化,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CRO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